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于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落下帷幕,这场历时12天的体育盛会汇聚了全国顶尖运动员,在40个大项、400多个小项中展开激烈角逐,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蓬勃生机,也为巴黎奥运会周期的人才选拔提供了重要平台。
赛事亮点频出 多项纪录被打破
本届全运会竞争激烈,运动员们屡创佳绩,在游泳项目中,浙江队选手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1分55秒00的成绩夺冠,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田径赛场上,广东名将苏炳添虽未参加个人百米项目,但仍带领广东队夺得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展现了短跑强省的实力,举重赛场更是惊喜连连,湖南选手侯志慧在女子49公斤级比赛中以214公斤的总成绩夺冠,超过东京奥运会时的表现,再次证明了中国举重的世界级水准。
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优势项目同样精彩纷呈,国乒主力樊振东、陈梦分别夺得男单和女单冠军,而羽毛球新秀王祉怡在女单决赛中爆冷击败奥运冠军陈雨菲,成为本届赛事的一大黑马fengniao esports。
新老交替明显 后备人才崭露头角
全运会不仅是奥运冠军的舞台,更是年轻运动员崭露头角的机会,在体操比赛中,16岁的广西小将韦筱圆以稳定发挥夺得女子全能金牌,展现了接班中国体操女队的潜力,跳水赛场上,14岁的广东选手全红婵延续了东京奥运会的火热状态,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摘得女子10米台冠军,再次证明了自己在该项目的统治力。
部分老将也选择在全运会后告别赛场,32岁的羽毛球名将谌龙在男单决赛后宣布退役,结束了辉煌的职业运动员生涯;35岁的铅球奥运冠军巩立姣虽未夺冠,但仍以一枚银牌为自己的全运之旅画上句号。
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重
本届全运会的一大亮点是增设了群众体育项目,包括广场舞、太极拳、龙舟等19个大项,让普通体育爱好者也能登上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舞台,赛事期间,陕西省各地还举办了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
组委会在赛事组织、场馆利用和绿色办赛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多个场馆采用“赛后再利用”模式,未来将向公众开放,避免资源浪费,全运村的低碳运营和智慧服务系统也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望未来 中国体育再启新程
随着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闭幕,中国体育正式进入巴黎奥运周期,国家体育总局表示,本届赛事的成绩和发现的人才将成为新周期备战的重要参考,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也预示着中国体育正朝着更均衡、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全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体育精神的传递,运动员们的拼搏、观众的热情、志愿者的奉献,共同绘就了这场体育盛会的精彩画卷,中国体育将继续以全运会为起点,向更高的目标迈进。